遗体捐赠助医学研究 让生命价值再延续

2024/04/03 03:02:25
次浏览


“我一辈子也没给国家做过多大贡献,去世后想把遗体捐给国家,用于医学研究,这样也算是最后一次为国家做贡献了。”陆庆华说,这是她丈夫姬记宽生前最后的心愿。



3月27日,记者来到大同市灵丘县夕阳红养老院,见到了陆庆华,并了解了她的丈夫姬记宽一生的故事。姬记宽,大同市灵丘县上寨镇雁翅村人,1952年9月,他转业至国家电力建设部门工作。20世纪50年代末,因家乡建设需要,姬记宽服从组织安排回到家乡。他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因地制宜,为村民建设小型水电设施,让山村亮起了第一盏电灯。他在灵丘工业战线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直至1984年离休。他生活简朴、低调,但心愿却不平凡。早在2014年,姬记宽就有了去世后将遗体捐献给国家医学研究事业的念头。他希望将自己的遗体捐给国家,为医学研究做出最后的贡献。他把这个想法说给了老伴,得到了老伴的赞同,老俩口主动联系了当地红十字会,向工作人员表达了自己的意愿。


采访中,陆庆华动情地表示:“我们的一生都是国家和社会给予的,现在年纪大了,能为国家做点贡献,是我们的荣幸。”尽管大儿子最初有所犹豫,但二儿子坚决站在父母身后,全力支持他们的决定。他说:“虽然我不完全理解父亲的选择,但我知道他出于对国家和医学的热爱。我会尊重并实现他的心愿。”



2019年11月16日,93岁的姬记宽和妻子陆庆华在市县两级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鉴证下完成了遗体捐献志愿登记,成为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2023年3月21日13时22分,姬记宽走完了他光辉的一生,享年97岁。谈及丈夫的决定,陆庆华无不流露出对他的支持。陆庆华向记者展示了与老伴生前的每一张照片和奖章。她认为,旧的观念应该有人去打破,你要不打破旧观念,新的永远也建立不起来。


遗体捐赠对医学研究具有重要价值。遗体是医学教育的重要资源,能为医学事业培养更多优秀医生,救治更多患者。同时,遗体捐赠也能推动医学科学的发展,为人类的健康和生命保驾护航。陆庆华说:“我们希望姬记宽的遗体能为国家的医学事业做出一点贡献,让他的生命在逝去之后依然充满价值。”